我是新时代的兵|“空中长城”的捍卫者雷达兵******
解说: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兵一级军士长刘卫民。这是我们雷达空情三坐标,以脚下的土地为原点,用“方位、距离、高度”编织雷网,经纬空天。
雷达兵,是指以雷达为主要装备,获取空中、海上、地面或太空目标情报的兵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都编有雷达部队。空军雷达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编成内的主要兵种之一,于1950年组建。是国家空中情报预警系统的主体,是守卫祖国蓝天的“千里眼”。
由于雷达的工作机理,决定了雷达兵工作环境的艰苦,我们常年驻守高山海岛等边远艰苦地区,24小时警戒值班。我曾经驻扎在海拔3875米的西南边境的高山之巅28年,和连队官兵一起担负着守护祖国2500公里边境线的领空安全的使命。
“甘巴拉”是我所在部队的精神符号和文化品牌。它是喜马拉雅群山中的一座高峰,海拔5374米。甘巴拉精神,是空军雷达站一代代官兵在挑战生存极限,献身国防,扎根边疆的强大精神动力。
解说:雷达情报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判断目标不准,就会出现掌握态势不全、判断空情不准的局面,轻则贻误战机,重则导致战斗失利。为了练就一双金睛火眼,我一直坚持“敢啃硬骨头”的战斗精神,不讲条件,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终,入伍第二年我就练就了技术参数“一口清”,开关旋钮“一摸准”的硬功,成为专业尖子。后来,又3次获得基地以上比武竞赛第一,能熟练操作12型雷达,从未发生过一起战备问题,情报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创造了所在旅战备安全时间最长纪录。
解说:随着祖国的日渐强大,空军雷达兵武器装备实现跨越式飞速发展,从引进改造苏制装备,再到如今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多功能雷达,已经形成新的预警装备力量体系。我们走下高山,离开原有阵地,鏖战戈壁,东至沿海,西上高原,操纵雷达窥天鉴地,观海听涛,战斗履迹遍布祖国大好河山,每一步都见证着空防预警力量的转型成长。
解说:如今,雷达兵已经实现由国土防空预警向广袤空天拓展延伸,成为联合作战、体系支撑、信息制胜的关键力量。在我们雷达兵看来无论在寂寞的山巅,还是在清冷的边关,被部队需要就是一份责任,为国家出力就是一种幸福。
科学顾问:王明志
制片顾问:范文军
编 导:金 赫
动 画:卞文斌
鸣 谢:北京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
出 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党员下沉社区 精准服务群众******
正值寒冬,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江石泉古城景区,一支“红马甲”志愿服务队穿行其中,忙着提供便民服务。这支队伍就是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老城社区的“共驻共建”志愿服务队,按照社区与辖区内6个县级机关事业单位签订的“共驻共建”协议,172名党员干部主动到社区报到领岗,与社区选配的94名党员楼院长共同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这支志愿服务队不仅解决本地居民实际困难,还为游客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成为社区治理的有力补充力量,也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老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刘世元说。据介绍,石泉县坚持“纵向联抓、平台共建,横向联建、事务共治,系统联动、成果共享”的工作思路,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努力打造“党群同心、共驻连心、服务暖心”的工作品牌,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石泉县建立县、镇、社区三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总体谋划、整合资源,镇党委沟通协调、统筹推进,社区党组织组织动员、服务管理,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区域联建共同体平台。为加强基层治理力量,该县推动单位行业系统所属的95个党组织及2178名在职党员下沉到16个城市社区报到服务,变“各自为战”为“系统共治”。通过发挥镇、社区两级党组织引领作用,该县聚合社区内机关、国企和“两新”组织等党建工作力量,推动各类服务资源系统整合。
石泉县城市社区和共建单位党组织根据重点工作拟定需求清单和供给清单,通过共同协商、双向认领形成共建清单,按照“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工作模式,经常性开展组团服务。
通过整合社区内行业系统党员志愿服务力量,石泉县成立多支志愿服务队,让辖区内各行业系统单位的党员干部能结合自身特长,在社区找到服务岗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将持续延伸城市党建工作触角,积极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从而为推动城市全面发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提供坚强保障。”安康市委常委、石泉县委书记陈莲说。(记者 龚仕建)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